查看原文
其他

【专家在身边】“黄豆大”的甲状腺结节竟然是癌?2年后扩散至肺部

杭州市卫生健康委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2022-12-17

近年来,随着体检的普及和超声技术的进步,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其中不乏刚参加工作没几年的年轻人。面对结果,一种患者过度紧张,脑海里马上浮现“生离死别”的画面,干脆“一割了事”;另一类“心宽体胖”,觉得“小结节”成不了“大事”,于是听之任之。

究竟应如何正确面对这个体检后的“热门疾病”?我国著名肿瘤外科专家、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罗定存教授为你解答。

2年时间,“黄豆大小”的甲状腺结节

已悄悄转移到肺

温州的李先生(化名)是个年轻的程序员。互联网行业竞争压力巨大,他想趁年轻多拼事业,因此加班熬夜都是常事,对于自己的健康状况更是丝毫不放心上,直到2年前在一次单位体检中发现了“黄豆大小”的甲状腺结节。 “平时工作都做不完,哪有空去管结节。”李先生说,“再说,体检这家医院说甲状腺结节不要紧,不用大惊小怪。”


然而,最近在另外一家医院体检时,告诉他甲状腺结节明显变大,感觉不太好了,这才慌起来。经多方打听,慕名找到了市一医院罗定存教授。

经B超检查、甲状腺穿刺活检和胸部CT发现,当初“黄豆大小”的甲状腺结节此时已双肺广泛转移。事不宜迟,罗定存教授决定马上安排手术。
回顾病史,其实2年前超声影像就已经考虑甲状腺乳头状癌需要手术治疗。但李先生总听说甲状腺结节没关系,自己就没有重视。随着病程进展,现在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更是在肺内出现了转移病灶。
在为李先生惋惜的同时,罗定存教授迅速为他实施了手术治疗并予以碘131治疗。

目前,李先生恢复良好,依旧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打拼。不一样的是,经历了“生死线”的他,现在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

肿瘤明明已经切除,

为啥却又“卷土重来”?

家住余杭的王奶奶(化名)在80岁那年被查出了甲状腺癌。由于发现及时,虽然年纪很大,但手术顺利完成。出院前,医生嘱咐她放宽心,但是一定不要忘记随诊。

在一些老年人的观念里,好不容易出了院,哪里有再回去的道理?于是,康复后的王奶奶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迟复诊时间,并逐渐淡忘。


3年后,子女们发现她的颈部再一次出现了肿块,提出带她复查,但经历过手术的王奶奶对医院十分恐惧,直至发生颈部皮肤溃烂、终日流血、发出恶臭才不得已被子女“拖”进了医院。

医生面色凝重,告知家属由于没有及时复诊,肿瘤又一次复发了。二次手术的风险很大,推荐他们去市一医院找罗定存教授。

罗定存教授接诊后,经过仔细检查和CT扫描,发现甲状腺癌复发伴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气管及皮肤侵犯。面对83岁的老年人、多器官被癌侵犯,尤其是颈部较大范围皮肤侵犯需要切除并修复,手术工程大风险高。


认真设计,一丝不苟,历经5个多小时,在团队的共同配合下,罗教授终于顺利为王奶奶切除肿瘤并同期利用肌皮瓣修复缺损。术后没了恶臭、没了溃烂、没了流血,王奶奶开心得象小女孩似的,康复出院了!

忍了20年,

压迫心脏的巨大甲状腺肿物一朝“卸货”

成年人的甲状腺,正常情况下像草鸡蛋大小,但20年前查出巨大良性甲状腺病变的广西周大伯(化名)的甲状腺竟肿大到像一个大苹果!


他总觉得气不够用,一爬楼梯就气喘吁吁,不得已在当地医院手术,却因术中大出血被迫终止。这20多年来,他全国各地四处求医无果,同时随着颈部肿物越来越大,严重压迫气管、上腔静脉,直抵右心房,出现脸面部、右上肢肿胀,胸壁静脉怒张,呼吸费力,生命面临危险。

一道难题摆在周大伯面前:不进行手术就无法继续生存,手术则要面临严重出血等巨大风险。在这样的两难境地下,他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慕名找到罗定存教授。

“这是我最后一点希望了!我相信您!”


面对周大伯及其家属的信任,罗教授认真评估,巨大甲状腺肿块压迫气管、右上肺、上腔静脉及右心房,而且又是第二次手术,手术风险可想而知;面对挑战,罗教授组织麻醉科、内分泌科、心胸外科和超声影像科等,经多学科协作,术中小心翼翼将这个已经长到像大马靴状的肿块完整切除,让周大伯“起死回生”。

有了结节怎么办?

精准术前诊断为治疗提供指导

“甲状腺结节很常见,尤其B超检查普通人群发现20-76%有结节,结节有良恶性之分,良性结节没有明显压迫症状,可以不要处理。恶性结节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甲状腺癌,其发病率占超声发现甲状腺结节中的1%左右;甲状腺癌一般要及时手术治疗,只有极小部分低危甲状腺癌可暂缓手术,并纳入严格的临床研究进行密切观察。”罗定存教授介绍。


目前临床上鉴别甲状腺结节最常用,也是最方便、最普及、最有效的检查手段就是甲状腺B超检查,能够直观地观察到结节的形状、边界以及内部结构,并根据检查结果TI-RADS判定恶性的可能性。

TI-RADS: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当然更加准确的诊断需要细针穿刺、BRAF基因检测等。而对于甲状腺癌的风险评估则更需要专科医生仔细评判,要结合癌肿的大小、位置、形态、淋巴结转移状况及远处脏器转移情况综合分析”,罗定存教授指出。


“在准确评估肿瘤风险的基础上采取合适的治疗方式尤为重要,例如利用虚拟导航技术判别甲状腺癌是否存在早期转移,这对选择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及决定手术范围非常关键。至于,甲状腺癌的治疗方式主要是开放手术;其次是腔镜手术,包括经胸乳、经腋窝和经口腔入路的腔镜甲状腺手术,其主要针对一些有特殊美容要求的患者”。




术后就可以高枕无忧?

定期随访不可忽视




甲状腺癌分四类,恶性程度最高的甲状腺未分化癌,从发现到死亡自然病程平均6个月,所幸发病率很低。
发病率最高的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所幸其生物学行为相对“温和”,但即使“温和”,术后仍然有复发的可能性,就像上述王老奶奶一样。美国曾对一队列随访40年,发现总复发率23.5%,尤以术后10年内为著,因此,定期复查非常重要。
罗定存教授介绍,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后宜行内分泌抑制治疗,严重者尚需辅助碘131治疗;内分泌抑制治疗即控制促甲状腺激素在低水平,防止肿瘤复发。肿瘤患者术后随访是终身的,最初要频繁一点,如果定期复查后没有发现肿瘤复发,复查频率可逐渐降低。
在术后随访中,复查甲状腺功能非常重要,术后半年内宜每1-2个月一次,半年后每3个月一次,1年后开始6-12个月一次;其次,甲状腺超声复查也很重要,半年后即可开始复查甲状腺超声,以后每年1-2次,胸部CT也需1-2年检查一次。如监测到复发或转移,宜穿刺明确后及时治疗。
----------

罗定存教授(中)及其团队
罗定存教授领导的甲状腺外科团队,以甲状腺外科的精准诊疗著称。精细化的外科技术,在根治肿瘤的基础上,极大程度保护了机体功能,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精准化的诊断技术,高效率地明确了甲状腺结节的性质,客观地评价肿瘤的风险度,为选择合适治疗方案提供保障;前瞻性的诊治理念,组织国内几十家著名甲状腺中心开展临床研究,为改善甲状腺癌患者预后保驾护航。
团队率先在业内提出虚拟导航在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中应用,率先建立喉返神经后方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率先应用基因突变丰度判断甲状腺癌生物学行为,等等;共同制定《中国甲状腺外科手术喉上神经外支监测和保护专家共识》、《中国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专家共识》、《局部晩期甲状腺癌手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等中国甲状腺领域专家共识和指南共六部。





专家简介



罗定存,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培养人选;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长期从事肿瘤外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对甲状腺、乳腺及胃肠肿瘤等领域的常见病和疑难病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尤其在甲状腺癌、乳腺癌精准个体化诊疗和外科手术治疗方面有较深造诣。
兼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甲状腺分会副秘书长兼颈清扫学组组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甲状腺与甲状旁腺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肿瘤微创联盟头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和甲状腺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甲状腺疾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杭州市医学会甲状腺分会主任委员等职务。承担或参与国家级和省市级课题10余项,发表SCI和中华系列等文章70多篇,专利3项,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等9项。


本文由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发布,版权归医院所有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转载请注明出处




精彩推荐


这里有一桌美味又健康的年夜饭!
我不想让“你们”来拜年!
央媒为何要报道这群“离开市一”的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